邓州门户网,邓州在线 邓州门户网手手机app
  邓州吧   茶馆杂谈   邓州:耕读大城(三)
返回列表
查看: 3229|回复: 0
收起左侧

[邓州事儿] 邓州:耕读大城(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3-28 21:56: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上接耕读大城(二))

此诗是二月河2004年重返母校时所作。在书院大门外的一块石头上还刻着他“吾母、吾师”的题字。

从范仲淹到二月河,一样的淡薄名利,一样笔耕不辍,给邓州乃至南阳带来了无尽的财富。

范仲淹没有到过洞庭湖,却写出了千古名篇《岳阳楼记》。从未体验过帝王将相生活的二月河,却把清朝康熙、雍正、乾隆盛世130年间既空前辉煌又行将没落的历史画卷,活生生地呈现在世人面前。

范仲淹、二月河祖籍都不是南阳,却带出了一个“南阳作家群”!

从范仲淹到二月河,跨越时空900年,花洲书院有多少才子脱颖而出?已难以统计,但在历史上如雷贯耳的名字,邓州人都能都能说出一大串:范仲淹的儿子、官至宰相的范纯仁,北宋哲学家、理学创始人之一的张载,元祐时的邓州知州韩维等,均从师范仲淹学于此书院。当时,范仲淹就曾写下“春风堂下红香满”的诗句,以赞书院当年的盛况。在近代,国民革命先驱王庚先、抗日英雄梁雷、邓州第一位文学博士丁肇青、著名儿童文学作家韩作黎、著名作家姚雪垠、周大新、秦俊等。青年一代,有宁可丢饭碗、也决不给洋老板下跪的孙天帅,在北京救人不留名的孙天丛等,他们都是花洲书院培养出来的精英。

难怪,二月河把花洲书院比作“吾母、吾师”。


邓州市区一隅


“忧乐”精神

“忧乐”精神酿造出邓州独特的美德良风,润泽着这块丰饶的土地,潜移默化地熏陶着邓州人,形成了邓州人重大义、爱国家的优良品质。

读邓州,我们在第一时间读到了这个城市的领导人。

他就是南阳市委常委、邓州市委书记刘朝瑞。

刘朝瑞曾是中学语文教师,文质彬彬,朴实而亲切。我们的话题从范仲淹开始,谈起范公的忧乐观,谈起邓州今古,风生水起。

刘朝瑞说,当时知邓州者多为北宋中央要员,如宰相张永德、赵普先后任武胜军节度使,寇准、范仲淹都曾知邓州。特别是一代文豪范仲淹又在此地创建花洲书院,公余经常到春风堂执经讲学,在春风阁以文会友,到百花洲与民同乐。在这里,范公与致仕宰相张士逊、新科状元贾黯等诗酒雅会;同致仕宰相晏殊、光化知军李简夫以及当时名士王洙、张焘等赋诗唱和……使传统的农耕文化逐渐向书香文化转变,极大地提升了邓州的文化品位。

仿佛进入历史隧道,仿佛回到中学讲堂。刘朝瑞熟练地背诵起《岳阳楼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刘朝瑞说,范公“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至理名言,成为一代又一代华夏儿女的行为规范。为普通百姓,“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为文武百官,“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刘朝瑞说,范公的名言应理解为“先忧天下之忧,后乐天下之乐”,所谓的天下之忧乃指国泰民安、国强民富;而天下之乐乃是天伦之乐、人间幸福。范仲淹以其“爱民至上、忧民之先、为民之中、乐民之后”的思想、自强不息的意志、刚正不阿的品格、爱国忧民的信念、务实为民的作风和丰富多彩的生活情趣,构成了完美的人生。他的“忧乐”精神,更是与我们今天gcd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一脉相承。

刘朝瑞任职邓州8年,他深刻体会到“忧乐”精神在邓州大地生生不息,发扬光大。他说,“忧乐”精神已渗透到了邓州人的骨髓里,他深为厚重大气、坚强倔强、勇于创新、敢于拼搏、爱国爱家的邓州性格所感动。

谈到“忧乐”精神,刘朝瑞特别提到“医圣”张仲景。这是一位生于斯,长于斯的圣人,官至长沙太守,但他“不为良相,宁为良医”,开辟了坐堂行医的先河,他的著作《伤寒杂病论》中的药方至今无人撼动。

《伤寒杂病论》序中有这样一段话:“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他以民为本、普济苍生的思想与范仲淹的“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有异曲同工之妙。

今天,“忧乐精神”依然熠熠生辉。560名邓州籍雷锋战友40多年来锲而不舍地传播、实践雷锋精神,被人们亲切地称为“编外雷锋团”。

1960年,邓州560名青年应征入伍,被分配到原沈阳军区工程兵某团,成为雷锋的战友。他们在与雷锋一起生活、战斗的日子里,亲眼目睹了雷锋的先进事迹,亲身感受了伟大的雷锋精神。这些年来,他们相继复员、转业回到故乡,始终坚持不懈地以“雷锋战友要为雷锋争光”为座右铭,不断勉励自己,默默无闻甘做“革命的傻子”“人民的傻子”。

在编外雷锋团团长宋清梅(雷锋团第九任团长)的带动下,邓州雷锋式的先进典型不断涌现,有面对外国老板的淫威不屈不挠,被誉为“不跪的中国人”的孙天帅;有获得河南省慈善家的洪荣惠……

“忧乐”精神酿造出邓州独特的美德良风,润泽着这块丰饶的土地,潜移默化地熏陶着邓州人,形成了邓州人重大义、爱国家的优良品质。

2008年,“5·12”地震中,一个邓州人的名字响彻中华大地,他就是钢铁士兵武文斌。这名土生土长的邓州儿女是融部队优良传统与时代精神于一体的优秀青年。

2008年5月13日,原本被连队安排留守的武文斌积极请战,坚决要求参加抗震救灾。他满怀对党和人民的热爱,全力投身救援行动,先后参加了抢救遇险者、进村入户帮困解难、搜寻失事直升机、支援灾后重建、恢复生产等任务。转移群众时他肩扛背驮,走在前面;搜救直升机时,他不畏山高路险,一直在前面探路,3次滚下山坡,幸运地被树木拦住;在安置群众与参与灾后重建中,他主动加班加点,连队安排轮休他也不休息,经常一人干几个人的活,终因过度劳累引发肺血管畸形破裂出血,经全力抢救无效,于6月18日凌晨4时45分不幸牺牲,在抗震救灾伟大斗争中,光荣献出了他年轻的生命。消息传来一城空苍,万人同悲。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胡锦涛签署命令,授予武文斌同志“抗震救灾英雄战士”荣誉称号。武文斌骨灰被送回故乡那天,从火车站通往邓州烈士陵园7公里的长街两旁围满了送行的群众,十万民众胸戴白花站立街头,迎接英灵魂归故里。

刘朝瑞告诉记者,今天的邓州人,继续弘扬“忧乐”精神,打造文化名市,营造和谐社会。在经济发展的进程中,始终把文化建设放在重要的位置上,先后修复了吾离陵、福胜寺塔,修建了“编外雷锋团”纪念馆。而花洲书院的修复,进一步提升了文化品位,增强了文化氛围。

如今,广大党员干部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人民群众在范仲淹“忧乐”精神的感召下,负重拼搏,开拓创新,实干兴业。

群星灿烂

范仲淹曾说:“卧龙乡曲多贤达,愿与逍遥九老中。”
有史至今,这里曾诞生1位圣人、62位侯王、11位宰相、3位状元、21名著名军事将领。

邓州,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地理位置优越、文化积淀丰厚的地方。南连荆襄、北依伏牛、西纳汉水、东接宛洛,位于豫、鄂、陕交界部位的南阳盆地内。这里既有江南水乡的情调,又有北方黄土地的馨香。邓州始终处在南北文化交融的临界点上,有着明显的地域特色。物华天宝,地灵人杰,造就邓州文化,既具有楚文化的浪漫隽永,又包含中原文化的朴实厚重。

范仲淹曾说:“卧龙乡曲多贤达,愿与逍遥九老中。”这一切,既奠定了范仲淹垂拱而治、百业俱兴的太平局面,又促进了他“先忧后乐”思想的形成与升华。

邓州风物优美,胜迹繁多。范仲淹在给朋友的信中曾这样写道:“南阳有绝胜,城下百花洲”、“七里河边带月归,百花洲上啸生风。”

确切地说,今日之邓州市,是医圣张仲景的故里、千古名篇《岳阳楼记》的诞生地、海内外邓氏宗亲发源地、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市。

邓州人杰地灵呀!

有史至今,这里曾诞生1位圣人、62位侯王、11位宰相、3位状元、21名著名军事将领。

邓州人历来重视文化教育,自古为文明昌盛之邦,数千年间与宛洛荆襄争辉于史。源远流长的邓州教育培育了灿烂独特的邓州文化。



请继续阅读:
《耕读大城(四)》
http://www.dengzhou.org/thread-29972-1-1.html
门户网就是您的家!欢迎您常回家看看!如果您喜欢邓州门户网,请介绍给您身边的朋友!有了您的支持,门户网才能走得更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通行证

收藏:19 | 帖子:1万

广播台

精彩推荐

邓州市,邓州网,邓州吧,邓州论坛,邓州门户网
手机客户端
邓州门户网公众微信
侵权举报: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发表并上传,相应的法律责任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举报电话:0377-62265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