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就听说河南邓州花洲书院“很美”,自己一直不信—— 一个不靠山不临水的县级市,咋能有一个“很美”的书院呢?
那一天,带着一种不屑与质疑,一脚踏进花洲书院的大门,我的心便醉了。
这一日正是暖阳天,碧空明净得不见一丝尘埃,缕缕白云如丝般拉在瓦蓝的天幕上,阳光下,梧桐树叶闪烁着金灿灿的光。我随省报副刊编辑一行前往花洲书院寻幽探胜,同时想掬一捧这里氤蕴了千年的“忧乐”古风。
车至邓州邓州市城区东南隅,一排翠柏烘托的高高楼阁便突兀在眼前了。司机告诉我们:花洲书院到了!
车在一座古色古香的石灰色牌坊前停下。穿过牌坊,一座拱桥如虹般凌架于一泓碧波之上。桥是青石条面,青石栏杆,上有蟠龙玉柱;水是千年古护城河水,阔十米余,深一丈多,碧澈的水映着蓝天白云金梧翠柏和两岸的石栏杆,从城的西边流向东边,在书院这儿又折向北去,给人不尽的沧桑感。潺潺的碧水缓缓地从历史深处流出,再流向新的历史。
跨过拱桥,便到了书院大门下。大门巍峨高耸,那青黛色的古砖给人一种庄严的感觉,院门上方错落的挑檐给人一种飞动的灵感。门楣上几个隶体的大字金光闪射:花洲书院。黛青的庄重、飞檐的灵动、门楣字体的遒劲,加上朱红金钉大门的厚重,让人肃然起敬:这里面肯定贮满了历史风云和文化沧桑。
跨过大门向右,顺着鹅卵石甬道前行,两旁是苍松、翠柏、黄花、怪石。松、柏、花姿态各具:奇崛的、妖娆的、阳刚的、娇媚的……不一而足。不论哪种,都充满了一种勃发的生机。树是这样的树,花是这样的花,也就罢了,偏偏那在别处冰冷的石头在这里也满是活力,每一块、每一叠,或蹲,或卧,或斜倚,或兀立,看去像神龟、像骏马、像骆驼、像灵猴……有的怀抱一盆青松,有的背负两株银杏,还有的干脆将花藤在头顶盘上几盘,一头摇翠隐着几朵红花,实在好看极了。这里的石,模样千姿百态,但心都是实的,不像苏杭的那么多孔。导游介绍说,这是邓州杏山奇石,在民间有“北太湖石”美誉。
穿过长长的奇石甬道,就来到邓州古城墙下,城墙高两丈有余,如龙般托起满脊的古树。我们拾级而上,康熙手书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字幅在迎面的墙上熠熠闪光,这字飒爽、流畅,颇有气势。登上几十阶折尺形的阶梯,来到古城墙头,眼前豁然开朗,花洲书院内的美景便尽收眼底了。
站在古城墙向北俯眺,映入眼帘的是青砖黛瓦的一大片院落,分成几进,院落排列有序而又错落有致。这片古色古香的院落正是花洲书院的主体建筑群,黛青的瓦顶如伏虎般匐匍着,跃动着。自北宋范仲淹到此兴建这座书院起,这所院落已隐藏在这片花丛树林中千余年了。院落东南紧紧包绕着的又是一泓碧水,玉带般依偎着书院的几进院落,水中锦鳞游泳,令人赏心悦目。导游说,那泓碧水就是百花洲了。
百花洲顺地势走向,竟也呈现出“九曲十八弯”之妙。在这曲弯之间,有桥、廊、亭和两座小山。山不大,但怪石嶙峋,犬牙交错,山路崎岖,更妙的是山间有洞,洞有回环,曲径通幽,入洞可听山上瀑布轰鸣,出山但见桥下流水潺潺。
山水东面,仍是城墙,几座楼、阁、亭、台矗立在上面;山水之南,就是我们脚下这段城墙。
走下城墙,过小桥流水,再过一片小广场,花洲书院主体建筑群半掩的门咿呀呀地开了,我们的脚步随着虔诚的心轻轻地挪移在范仲淹这位古圣贤写下了千古名篇《岳阳楼记》的这片神秘土地上了。院内青竹含笑,丹桂飘香,与书院内浓郁的书香、墨香、历史沧桑和墙外邓州一高校内传出的琅琅书声氤蕴在一起,给人无限遐想。随着导游的讲解,我的心飞向了北宋庆历年间:
公元989年,范仲淹生于苏州吴县,27岁踏入仕途,先后在泰州、兴华、睦州、苏州、饶州、邓州等地任职,其间多次奉诏进京,任大理寺丞、秘书阁校理、开封知府等职。范仲淹为官刚直不阿,竭力为百姓兴利除弊,为国事民事敢于秉忠直谏、屡黜不堕。他主张的“庆历新政”失败后,第四次遭贬放逐而知邓州,这让谁也早该心灰意冷了。然范老先生“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仍是忧国忧民,风骨铮铮。知邓期间,应同被贬谪任巴陵太守的挚友滕子京之邀,在花洲书院写下千古名篇《岳阳楼记》,发出了“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振聋发聩的千年吟哦。花洲书院因了范仲淹,因了《岳阳楼记》,更因诞生了“忧乐”精神,从此声名远播,成为人们凭吊景仰的一处文化胜迹。
据史载,范公知邓期间,大志不衰,以天下为己任“孜孜民事”,倡农耕、办桑田、废苛捐、办教育,他为政清廉,重安抚,轻惩罚,尚节俭,真正做到爱民如子。以至后来皇帝诏他离邓时,邓州数万百姓沿道长跪不起挽留,“不忍公去”,遂得以在邓州继续留任才罢。
故人已去,精神长留。穿春风堂、过先圣殿、入万卷阁、进名人馆……走过几进错落有致的古院,邓州的时代烽烟、文人蔚起、历史沉浮随着一个个展室而刻印在你眼中、耳中、脑中了,景物不论怎么变换,让人萦绕于心的“忧乐”二字始终不变。
洇染了满心头的“忧乐”情结,攀书山,过文昌阁,登上书院至高点春风阁,放眼四顾,只见楼群巍然,街道豁然,车行井然,市场“爆”然。回顾沉静的百花洲和捻须吟哦“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心中暗想,外面的世界是否有书院因素的浸染?
何时再来百花洲畔?
[/t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