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智双扶,挖断穷根,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教育扶贫在整个脱贫攻坚工作中具有基础性、根本性的作用,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将教育放在全市“一抓三突破”战略“一马当先、率先突破”的突出位置,把发展教育事业作为脱贫攻坚的根本之策来抓。市教体局以学生资助、学校建设、控辍保学、教师补充等工作为突破口,统筹资源、精准施策。摸排走访 不漏一人“全市教育系统有师生近35万人,涉及人数多,涉及面大,关系着千家万户,摸清贫困家庭学生的情况是我们必须要做的事情。”市教体局局长冯明雨说。在精心筹备、合理部署下,该局组织全市万名教师每学期至少开展两次“四大”活动,即“大走访”“大宣传”“大排查”“大整改”,精准宣传和落实学生资助政策,确保不漏一人。全市12000余名教师,全部走村入户,深入包括建档立卡贫困户在内的所有贫困家庭,了解教育扶贫政策宣传及落实情况,填写调查表,逐户逐项登记。该局学生管理资助中心工作人员介绍,每次走访,教师们怀着对贫困家庭学生的关爱之情进村入户,和学生家长亲切座谈,通报学生在校表现,询问孩子在家情况,还就学校办学、教育发展等征求家长的意见和建议。走访活动中,教师们有的为学生解决寒暑假作业中遇到的问题,有的向学生赠送了有益的课外读物,有的还到病床前看望生病的学生家长。有不少学生到外地与父母团聚,老师们通过建立微信群,与其父母反复沟通,指导学生读书练字、渡过一个平安充实的寒暑假。对涉及学生辍学的问题积极开展自查和督导,经过大量细致的工作,全市义务教育建档立卡适龄学生辍学失学情况实现了“动态清零”。扩建学校 补进教师为提升贫困村学校办学水平,按照“轻重缓急”的原则,该局每年统筹维改、薄改提升等项目资金,大力开展贫困村学校建设,五年来共投入资金6089万元,新建、改扩建学校建设项目116个,涉及全部贫困村。结合我市实际情况,该局通过实行“特岗计划、定岗招教、公开招聘”等措施,为包括贫困村在内的农村学校补进教师,不断充实师资力量,持续优化队伍结构,五年来共补进农村教师1500余名。“此外我们还开展了广泛的支教帮扶活动,着力提升贫困村师资水平。”冯明雨介绍,通过城乡教师结对助教、支教,推助了教育资源的均衡化,实现了城乡教育的资源互补,提高了教学效果。“小公鸡,捉到这么多虫子,谁来读读这句话?你听出了这只小公鸡吃得怎么样?”“毕昇不断地思索和实践,通过努力,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发明了活字印刷术,造福于世界文化。”……自2018年结对帮扶以来,市城区十一小每周都有教师来到裴营乡和平村的和平希望小学,进行帮扶助教。据了解,自教体局发起“扶贫助教”活动以来,全市城区学校积极响应,对口帮扶农村学校,特别是贫困村的学校,为他们送图书、送培训,开展理论指导、心理辅导等扶持活动。“支教帮扶活动要制度化、常态化,下一步,我们会把这项工作有针对、有重点地持续下去,不断探索争取做得更好,希望从理念到方法,都能给农村教师、学生带来不一样的火花。”冯明雨表示。学生资助 全面覆盖我市以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资助为重点,建立了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全面覆盖、无缝衔接”的学生资助体系。每个阶段的资助政策都在向贫困家庭就学子女倾斜,严格落实国家资助政策,确保不让一个建档立卡户家庭的孩子因贫失学。该局制作了《邓州市学生资助工作手册》,将省学生资助政策、教育扶贫政策等指导性文件收集在一起,包户教师人手一册,便于开展工作;统一制作了“资助情况公示栏”和“温馨告知书”,由包户教师统一向家长发放温馨告知书,详细宣讲各类学生资助政策,将公示栏固定在贫困户家中,并将享受资助情况及时张贴在公示栏,有力推进了工作。2018年,来自刘集镇梁营村的贫困家庭学生“瓷娃娃”梁朝君考上电子科技大学。梁朝君虽家境贫困,但面对数千元的学费、住宿费,他却一点儿也不担心,原来,高考还未开始,收集了生源地助学贷款政策和详细资料的《邓州籍大学生资助手册》就已经发放到他手中。市教体局学生管理资助中心工作人员还“送贷上门”为他办理了最大限额8000元的助学贷款,帮助他顺利入学,直至完成学业。同时,我市为满足初中毕业生特别是农村初中毕业生对职业教育的需求,增加中职招生数量,扎实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目前,市职业技术学校在校生达7500人,其中有大量包括贫困家庭在内的农村学生。依托乡镇(街、区)成人学校,积极为包括贫困户在内的广大群众开展各类科技讲座及实用技术培训,进一步提升其劳动就业能力。“扶贫先扶智,教育拔穷根。在前期的工作中,教育系统立足行业职责,发挥行业优势,扎实开展教育扶贫工作,服从服务于全市脱贫攻坚工作,而这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在下一步的工作中,巩固拓展教育扶贫成果,助力实现乡村振兴,是全市教育系统应有的责任。我们将围绕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弱势群体关心关爱、强化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全面服务好乡村振兴工作。”冯明雨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