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6日,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刘福博士来到我市,指导我市杨小舟蛾诱捕器安装安装悬挂工作。
刘博士到我市后,马上投入工作,和市森防站工作人员一起冒雨来到彭桥、高集等乡镇,考察安放悬挂诱捕器的地点。杨小舟蛾是我市主要的杨树食叶害虫,曾经多次暴发成灾,因此,林业人员对它的研究也从未停止。
一起来认识杨小舟蛾
1、形态特征 1、成虫。体长10~14mm,翅展24~28mm。体色有黄褐色、暗褐色和红褐色等。
2、卵。半球形,初产时呈乳白色至淡黄色,近孵化时灰黑色。
3、幼虫。老熟时体长21~23mm,体色变化大,灰褐色、灰绿色,微带紫色光泽。
2、生物学特征 1年发生3~4代,以蛹越冬。来年3月下旬~4月上旬羽化,5月上旬第1代幼虫开始出现,第2代幼虫出现于6月中旬至7月上旬,第3代发生于7月下旬至8月上旬,第4代于9月上中旬发生。这代幼虫危害至10月底化蛹越冬。
成虫白天隐蔽在叶背面或荫蔽物下,卵多产于叶部,块状。7~8月高温多雨季节危害最严重,常将叶片吃光。
被残害的树木
据了解,在野外,杨小舟蛾雌成虫交配时会释放出性信息素,吸引雄成虫前来交配,然后产卵繁殖。近年来,刘福团队一直从事杨小舟蛾性信息素诱捕研究工作,带领科研人员人工合成出了杨小舟蛾性信息素。杨小舟蛾诱捕器的原理是通过人工合成的性信息素,安放在桶型诱捕器中,引诱杨小舟蛾雄成虫进入诱捕器中,使其无法逃逸,从而起到观测杨小舟蛾成虫羽化时间和诱杀成虫作用。这次,根据我市杨树林分布情况,结合杨小舟蛾生物学特性,专家团队共在我市选择了四个地点进行了诱捕器安置,并现场给我市测报员详细讲解了杨小舟蛾的生活史、鉴定特征和防治措施,使我市林业工作人员能够更好地开展林业有害生物监测工作。
“下一步,森防站将按照操作要求,认真观测,从而准确掌握杨小舟蛾在我市的生活史,做到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预警,第一时间除治,保护好我市的林业安全。”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