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隐藏查看图注 大家都在看再看一次进入图片中心查看原图 “你幼年生活苦难,捡菜拾柴充饥御寒。你青年脱离贫寒,努力学习,事事争先。回首五十年,有多少喜悦,多少磨难……你我有缘,忘不了,你择婿不嫌貌丑, ...
“你幼年生活苦难,捡菜拾柴充饥御寒。你青年脱离贫寒,努力学习,事事争先。回首五十年,有多少喜悦,多少磨难……你我有缘,忘不了,你择婿不嫌貌丑,不计贫寒。母亲亲自做媒,说是‘要人不要钱’。结婚那天,更显寒酸,没有鞭炮,没有酒宴……”全文545个字,涓涓小楷,毛笔写成。这是郑州一位叫侯立新的老人,在妻子70岁大寿那天写下的。 距今已经5年,前段时间,他们的女儿无意间发现了父亲写给母亲的这篇文章,几乎是流着泪读完,她想把这份感动与大伙儿分享。11月21日上午,河南商报记者在二砂家属院见到了侯立新老人和他的老伴儿刘爱莲。 爱情降临 说起侯立新和刘爱莲的结合,要从刘爱莲的妈妈说起。 那时候,侯立新还是北下街办事处一个普通的工作人员,毕业没多久,工资低,家里又穷。刘爱莲的妈妈时任居委会主任,看上了这个脸膛黝黑的小伙子。 当时,刘爱莲才20岁出头,来说媒的人,介绍的可都是军官,最不济也是家在郑州、家境殷实的年轻人。 出生于1936年的侯立新,3岁丧父,12岁丧母,跟着姥姥长大。姥姥是个小脚女人,一个人种4亩地,闲时纺花供他上学。从小受尽贫寒之苦的侯立新,当时二十五六岁了,还没敢想过找对象这事。 “脸黑,心好就行。穷不怕,将来总有富的时候。穷富不管,只要对俺女儿好就行。”刘爱莲说,当时,妈妈看中了他忠诚老实、孝敬长辈。 1962年的国庆节,两人结婚。没有新房、没有婚宴,甚至没有鞭炮,买了几包喜糖给同事们散了散了事。家当也只有两床旧铺盖,而床,只是一张别人不用了的乒乓球案。 白头偕老 婚后的17年里,两人收入加起来还不到80元,养活3个孩子,照看两位老人,时常捉襟见肘。 为了贴补家用,给家人改善生活,工作之余,刘爱莲养过兔子,也养过鸡,卖了鸡蛋再买别的。生活艰难,但两人从来没有因为经济上的事情吵过嘴。 实际上,结婚53年,两人几乎没吵过架。即便偶尔因为一些小事斗嘴,也都是侯立新主动低头认错。 让刘爱莲感动的是,侯立新待她的妈妈像亲生母亲一样,亲儿子没做的,他都做到了,“冬天家里没暖气,晚上他就把俺妈的床铺好,电褥子插上,天天这样。” 2012年,老两口金婚纪念日,没有跟儿女们商量,他们自己去补拍了婚纱照。照片中的两位老人十指相扣,相扶相持。 今年,侯立新已经79岁,刘爱莲也75岁了,孙子孙女们也都长大成人。这几年,他们两个去过很多地方旅行,每年还抽时间回侯立新的老家孟州住上一段。 不管去哪里,哪怕是逛公园,也是出双入对,恩爱如初。也许是受了他们影响,3个孩子婚姻都很美满。“夫妻间要相互信任、相互包容,不要只看对方的不好。”说起婚姻保鲜秘籍,刘爱莲老人笑着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