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 10岁的男孩志豪肝功能严重缺陷,妈妈愿意捐肝救孩子一命。然而,摆在面前的棘手问题是:孩子太重,母亲捐的肝不够用。昨天,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透露,普外科中心主任彭志海教授团队运用3D打印技术,成功打印出 ...
10岁的男孩志豪肝功能严重缺陷,妈妈愿意捐肝救孩子一命。然而,摆在面前的棘手问题是:孩子太重,母亲捐的肝不够用。 昨天,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透露,普外科中心主任彭志海教授团队运用3D打印技术,成功打印出捐肝者的“肝脏立体拼图”,在拼图导航下,医生取志豪与母亲的肝脏各一半,完美拼接在一起。 据悉,将3D打印技术用于肝脏移植在国际上尚属首次。 用妈妈的肝脏“左右为难” 昨晚,志豪躺在第一人民医院的病房里,精神很不错,护士们正在细心照顾。10岁,花一样的年龄,但因为得了先天性自身免疫性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志豪比同龄的孩子看上去更加虚弱。 手术前,志豪生命垂危。活体肝移植,成为他的救命稻草。经过配型,志豪的母亲符合移植要求,然而,志豪的主刀医生、市一医院普外科中心肝胆胰外科主任钟林教授碰到了难题:“志豪妈妈的肝脏右半叶重600克左右,左半叶重300克左右。如果将右半边肝脏捐献给志豪,剩下的肝脏体积太小,可能导致妈妈出现生命危险。如果将左半边的肝脏捐献给志豪,那么根据志豪自身44千克的体重,供受体体重比仅有0.66%左右,达不到要求的1%,志豪会发生小肝综合症,手术后移植物可能会失去功能。” 专家提出母子肝脏“拼合” 但是,志豪病情在恶化,专家团队提出切除患儿左半肝,保留右半肝脏,用妈妈的左半肝与患儿的左肝静脉、门静脉左支和左肝动脉、胆管左支分别进行吻合“拼肝”,保证供受双方都能保有机体所需的正常肝功能。 不过,这一手术计划对于精确度要求极高,对于供者的切除不能多也不能少,多了捐肝者有肝衰竭风险,少了移植受者也不能存活。手术需要对肝脏大小、形状、血管、胆管进行精确规划,些许的误差就有可能导致手术失败。 3D打印立体图精准测算 怎么才能将妈妈的成人肝和志豪的小孩肝精准地拼接在一起?除了肝脏大小不同,成人的血管粗细和小孩也不同,“精准拼图”摆在了所有专家眼前。 钟林想到了3D打印技术。3D打印可使肝胆胰脏器和相应的病变部位以1:1的“实物”形式呈现在医生面前,术前就可精确评估病变范围与临近脏器组织的三维空间关系,制定手术规划,为志豪量身打造最佳适宜供肝。经过精心分析测算,专家团队确定切除志豪妈妈307克肝脏。 手术如期展开。但是,这次肝移植和其他肝移植不同。专家将3D打印出来的“肝脏立体拼图”带入手术室。手术中,通过调整3D打印模型,并放在最佳解剖位置,为手术关键步骤提供直观的实时导航。对关键部位快速识别和定位,通过精确定位病灶、血管,实时引导重要脉管的接合,提高了手术精准性。 术后妈妈左肝已起作用 手术十分成功。更让人欣喜的是,妈妈的左肝在儿子身上慢慢发挥了作用,并且和儿子的右肝一起协调工作。 前天,志豪进行了最新一次肝脏B超检查,检查发现移植入志豪体内的肝脏体积明显增大,门静脉和肝动脉的血供也良好,肝功能正常,基本符合术前预期。 得知自己的肝脏和儿子的肝脏紧紧地拼在了一起,志豪的妈妈也留下了百感交集的泪水。目前,妈妈已经出院。而奇迹还在继续出现。据第一人民医院主管小儿肝移植的王兆文副主任介绍,移植入患儿体内的健康肝脏将在1个月后增生到标准肝体积的60%,志豪自身存在硬化的肝脏将逐步萎缩。 将3D打印技术用于肝脏移植在国际上尚属首次,而针对儿童开展的小体积移植物原味肝移植也属沪上首例。这样的首例仅仅是个开始。第一人民医院相关负责人透露,一旦有小朋友在活体肝移植方面有病情需要,会把这个技术逐步推广运用。 3D打印“人骨”步伐加快 医学界内部认为,3D打印在医学领域的应用在未来几年会有大爆发。 除了肝脏移植手术中的导航,3D打印技术开始试点应用在复杂脊柱修复重建手术中,打印“人骨”的步伐再次加快。今年,32岁的小伙子小彭终于开始了新生活。很难想象,在摘除头颈里的一个肿瘤后,小彭脖子上被肿瘤侵蚀的3节劲椎椎体,是由一台3D打印机“打印”的。此前,3D打印技术逐步推广到膝、肩、踝、肘、腕、骨盆等各部位,并应用于整形外科、口腔科、眼科,在给患者修复颅骨、修整下巴、重塑颧骨等部位时派上用场。 今后,3D打印机,能在喷出材料制作人体器官的同时,涂上细胞和生长因子,形成“三合一”产品,从而构建出皮肤、血管、骨、软骨等组织,就像中国人做葱油饼,摊一层面粉,撒一些葱,再加一层面粉,撒一点芝麻。 据悉,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第九人民医院终身教授戴尅戎院士正带领团队向组织工程领域拓荒。他们已经“打印”出软骨组织,并成功进行了动物实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