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上课接打电话、发微信、刷微博,不少在校学生患上“手机依赖症”,学生们在讲台下玩得不亦乐乎,却让上课的老师倍感无奈。然而,安阳师范学院教育学院推出“手机入袋”,让手机脱离学生课堂,让这些学校 ...
本报讯 上课接打电话、发微信、刷微博,不少在校学生患上“手机依赖症”,学生们在讲台下玩得不亦乐乎,却让上课的老师倍感无奈。然而,安阳师范学院教育学院推出“手机入袋”,让手机脱离学生课堂,让这些学校里的“低头族”抬起头来。5月21日,记者走进安阳师范学院,了解这一新型“考勤”方式。 一个收纳袋 手机“对号入座” 蓝色的收纳袋,白色的号码牌,每一个手机都“对号入座”,整整齐齐地被放入一个小收纳袋里,这一幕在安阳师范学院教育学院的课堂上,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 “你手机交了吗?”最近,这句话已成为安阳师范学院教育学院大一、大二学生们上课前的一句口头禅。与学校其他院系课堂不同,该学院大一、大二课堂上,都会出现一排“手机收纳袋”,每个收纳袋由30个小口袋构成。 5月21日下午,安阳师范学院和鸣楼三楼的教室内,学生们排着队将自己的手机放置在一个蓝色收纳袋里。“我的学号是5号,就把手机放入标有5号数字的小口袋里。”教育学院大一学生张懿铭说,“每名学生都有自己相应的学号,每个学号对应有一个小口袋。” 待同学们在各自位置坐好后,两个收纳袋已经被装满。“我们上课之前,都要把手机设置成静音或关机状态,然后放进收纳袋里,直到下课才能取回自己的手机。”张懿铭说。 有担忧有赞成 基本告别“低头族” “我觉得这项措施挺好的,能提高我们上课的积极性。”大一学生杜斌告诉记者,由于现在科技发展迅速,手机已成为每个人的生活必需品,不少同学也总是在上课期间玩手机,影响听课效率。“老师讲到重点内容时,如果我们在玩手机,就会错过学习重点。”杜斌说,实行手机入袋后,大家都渐渐摘去了“低头族”的帽子,不再那么依赖手机。 当然,也有一些同学认为此举干涉了学生的“个人自由”,也有人担心手机丢失,还有人担心家人有急事联系不上。但大多数同学还是支持这一做法,认为这样的举措,能帮助同学们克服“手机依赖症”,能让大家更专注于课堂学习。 安阳师范学院教育学院副书记魏延庆告诉记者,之所以实行“手机入袋”的举措,是因为30%的学生在上课时都成了“低头族”,在考虑到大四学生面临着找工作等实际问题后,学院在大一、大二各个班都配备了这样的手机收纳袋,收纳袋由学生保管。上课前,手机收纳袋被悬挂到指定位置,学生们自觉将个人手机关机或调成静音状态后放入收纳袋。课后,学生自行取回手机。 成本低收效好 倡议全校实行 “现在大学课堂上‘低头族’很多,学生课堂上玩手机,不但会影响学习,也会影响老师上课的心情,更是对老师劳动的不尊重。”魏延庆说。 目前,安阳师范学院教育学院在大一、大二的15个班级设置了30多个手机袋,由学院出资,总计花费也才1000多元。魏延庆表示,实施这一措施后,学生上课玩手机现象少了很多,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也提高了。“针对学生上课玩手机的问题,有些学校在教室里设置信号屏蔽仪,但成本较高,不如用手机袋来管理,成本低且操作简便。”魏延庆表示,今后还将考虑在该学院中的大三班级推行此项措施。 对于手机入袋的举措,安阳师范学院学生处处长姬海云表示,“手机依赖症”是这两年来高校的普遍现象,课堂上的大学生难以抵制手机上各种应用的诱惑。教育学院推行的手机入袋措施,能够帮助大学生克服“手机依赖症”,也能够提升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倡议在全校实行该举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