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州门户网|邓州网|邓州吧|邓州论坛

门户网APP
邓州门户网,邓州在线 邓州门户网手手机app

关于印发邓州市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2010—2014年)通知

2024-8-22 00:19| 发布者: 邓州门户网| 查看: 5375

邓政〔2010〕 号 各乡镇办(区),市人民政府各部门: 现将《邓州市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2010—2014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二○一○年 月 日     主题词:科技 规 ...

邓政〔2010〕 号

各乡镇办(区),市人民政府各部门:

现将《邓州市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2010—2014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二○一○年 月 日    

主题词:科技 规划 通知        

 抄送:邓州市委,市人大,邓州市政协。          

 邓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0年 月 日印发

(共印 份)

邓州市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

(2010年—2014年)

为进一步加快邓州市科学技术发展,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努力建设创新型邓州,根据《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河南省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总体部署

(一)指导思想

邓州全市科技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实施“科技兴邓”战略,紧紧围绕实现“三市”目标,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主线,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以人才队伍建设为根本,以推进高新技术和优势特色产业发展为重点,以建设创新型邓州为奋斗目标,着力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努力为邓州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科技支撑。

(二)基本原则

1、自主创新、跨越发展。大力加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在引进基础上的消化、吸收、再创新,以技术跨越支撑产业跨越。

2、统筹规划、重点突破。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要求,科学合理地确定科技发展的重点领域和重大项目,努力在优势领域掌握一批核心技术,拥有一批自主知识产权。

3、市场导向、企业主体。强化政府的引导作用,把市场竞争机制和政府宏观调控结合起来,逐步引导企业真正成为自主创新决策和投资的主体、产品研究和科技成果转化的主体、承担风险和获得利益的主体。

4、以人为本、激励创新。营造环境,优化机制,大幅度提高全民科技素质,使每个社会成员成为创新的积极参与者和受益者,形成最广泛、最深厚的创新社会基础。

(三)发展目标

邓州全市科技发展的总体目标是:自主创新体系进一步健全,科技综合实力大幅度提升,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显著增强,为建设创新型邓州打下坚实的基础。

具体目标是:至2014年,科学技术支出占本级财政决算支出的比重达到1.4%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28%左右,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家,南阳市级技术研究中心5家;牵头或参与制订国家和行业标准5项以上,形成1-2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和知名品牌;专利申请量保持稳定增长,年专利申请量超过100件,发明专利授权量位居全省扩权县市前列;新选育适合邓州市种植的农作物新品种3个,主要农作物品种良种覆盖率稳定在99%以上;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0%以上,邓州全市总体科技水平争创全省先进位次。保持“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称号。

(四)总体部署

邓州全市科技发展在满足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同时,突出以下五个战略重点。一是加快构建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以先进制加工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体、以大型骨干企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努力在培育壮大战略支撑产业上取得突破性进展。二是围绕邓州粮食主产区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力开发和推广应用先进适用技术,充分发挥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带动作用,推动邓州由传统农业大市向现代农业强市转变;三是继续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解决资源和环境领域的关键技术问题,特别是围绕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开展水源地保护与管理、生态补偿机制等研究;四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五是加强科技创新基地和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培养、吸引和用好大批科技创新人才,壮大科技创新人才队伍。

根据邓州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需要,本规划确定了6个优先发展的重点领域,并选择24项主要任务进行安排,同时部署了科技体制改革、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等重点工作。

二、优先发展的重点领域

邓州全市科技发展应在统筹安排、整体推进的基础上,围绕邓州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工农业优势支柱产业,对重点领域和主要任务进行规划和部署,着力解决主导产业发展中的关键、共性技术和制约发展的重大瓶颈问题,为邓州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一)高新技术产业

在市工业园区的基础上,争创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到2014年,新建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1个;新培育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5家,培育国家级创新型企业1家,省级创新型企业3家。重点围绕邓州全市生物及新医药、新能源等高新技术产业,积极开发和引进高新技术产品,加速产业化、培育特色化,做大做强高新技术产业。

机电一体化产业领域:机械装备及关键件生产技术,开发新型车锁生产技术、新型农机具技术。

生物及新医药生产领域:重点支持生物技术和道地中药材开发、维生素添加剂技术研究、新型抗生素技术研究、防治糖尿病新药、新型医用棉纱技术研究、麦冬基地建设及产品开发。

新能源产业领域:重点支持太阳能利用和地能、生物质能利用技术、开发太阳能集热器技术、生物质发电技术、沼气生产技术。

(二)传统优势产业

1、林板纸业。大力发展“林浆板纸一体化”工程及板材深加工,形成杨树种植、板材加工、木浆造纸互动“三赢”的良性循环,使邓州成为豫西南的林板纸加工生产基地。以环境治理为重点,加大企业污染治理力度,走可持续发展、清洁生产道路,提高集约化生产水平。改造与扩充相结合,全面提升造纸业的整体水平。形成以大型浆厂为基础,以优势企业为主体,以高档生活用纸、办公用纸、产业用纸、高档装饰材料为主导产品的产业集群。力争到2014年底发展壮大板材加工企业集团10家,加工能力达到300万立方米,其中中高密度板材比例达到40%以上。重点支持人造板技术,开发高、中密度强化复合木地板研究,造纸黑液无害化处理技术。同时加强与北林大、南京林大、中南林大等院标和科研单位合作,抓好华鑫纸业公司造纸生产系统节能改造项目、穰东纸业、华鑫纸业等淘汰落后产能项目。北园木业8万立方米高密度纤维板生产项目、赛博板业2条绿色环保刨花板生产线、树丰纸业15万吨林纸一体化项目等重点项目的技术创新和技术服务。

2、纺织服装业。以开发高附加值产品为方向,整合装备、技术,全面推进纺织企业技术改造,对棉纺工业实施调整升级,提高棉纺精深加工生产水平。加快棉纱、织布、印染、服装梯次发展,引导企业向规模化发展。大力扶持老企业规模扩大、升级改造、产品延伸,打造品牌纺织产业。重点支持彩棉产品深加工精细化研究与开发,抓好雪阳棉纺高档天然彩棉环保面料及彩棉服装生产项目的技术改关、技术改造和技术成果转化,使其生产能力达到1000万米织布400万套服装;华纺高档特种功能织物面料研发中心和永泰棉纺企业研发中心培育成省级研发中心。同时,积极推动瑞达、春中、经伟公司等小型纺织企业加大技术创新和技术服务,促其标规上档。到2014年,邓州全市纺织能力达到150万锭。

3、粮油食品业。扩大粮食精深加工,推进系列化生产,适应食品行业绿色、营养、保健、方便和个性化的发展方向,大力发展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方便食品、速冻食品等。加强与知名度高、实力强的品牌食品企业挂靠联姻,提高粮油食品、肉制品、酒类等优势产品的市场占有率。积极实施名牌带动计划,继续扶持发展以六合为主的饲料工业。重点抓好“二园五企”,张楼工业园要在饼干生产上做文章,扩充上档,力争3-5年使生产能力翻两番,打造食品之乡;腰店工业园要立足地方资源优势,加快规模化生产,提高市场竞争力。市久友面粉公司抓好“无菌级安全面粉生产线”项目的实施和技术创新,尽快建成日处理小麦500吨生产线。永盛油脂公司要积极研发优质精炼油、色拉油产品,2014年稳定日产500吨生产能力。抓好金星啤酒厂的扩规建设,搞好新上20万吨啤酒生产线的续建和技改工作;天冠集团邓州分厂新上5万吨酒精生产线和5万吨白酒生产线的技术创新和技术服务。

4、建筑建材业。顺应住宅和基础设施快速发展的趋势,开发水泥灰岩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新型建材。重点支持新型建材关键技术,开发新型干污水泥生产技术,新型墙砖及环保油漆、涂料的研发。淘汰落后的机立窑,推广新型干法水泥生产工艺,以适应政策形势和市场需求。加快杏山、灵山水泥企业的新型干法水泥工艺技术改造,实现扩规上档。花洲建材完成“低碱水泥技改”项目和“科技研发中心”的建设。2014年,邓州全市水泥生产能力达到300万吨。扩大整合碎石灰料生产能力,并利用工业废渣,积极支持具有减轻墙体自重,改善建筑功能特别的煤渣砌块、混凝土砌块、各种空心砖及轻质墙板、石膏板等绿色新型墙体材料的关键技术开发。

5、医药化工业。以恒德化工、化一厂技术改造为主,抓好尿素的扩规和新产品开发,着重抓好恒德化工的20吨尿素改造和年产5万吨尿基复混肥项目和裕丰复合肥的年产80万吨复合肥项目的技术创新和技术服务。以天衡制药厂和中澳科生生物制品有限公司为主,发展新特药。重点支持种生生物公司的维生素添加剂系列开发、天衡制药的抗生素产品、治疗糖尿病新药研发,打造生物科技产业。

6、一般机械加工制造业。抓住国家振兴装备制造业和提高装备国产化水平的机遇,加快汽车及零部件、工程机械、专用设备制造等机械制造业的发展,提高产业配套能力。重点支持新型汽车锁及配套技术研究、机关报型农机具开始及应用研究。依托星光机械、宏达公司、开元公司等企业,加强与德国Kiekert公司、河南理工大学等院校和科研单位合作,引进开发终端机械产品制造技术,打造装备制造产业。抓好宏达机械的“玉米籽粒收获、秸秆还田农业机械制造”项目和钻澳农业机械的“增压旋耕播种机、小型稻麦联合收割机生产”项目的技术创新和技术服务。2014年未,使其达到年产轮式玉米籽粒收获机2万台,秸秆还田机5000台,增压旋耕播种机4000套,新增小型稻麦联合收割机5000台。

(三)农业和农村

围绕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和邓州粮食主产区建设目标,结合邓州实际,通过设立相关农业科研项目,解决一批制约农业发展的重大技术问题,全面提升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推动邓州由传统农业大市向现代农业强市转变。到2014年,突破关键技术制约,形成一批专利和技术标准;应用性农业科技成果推广率达65%以上;建设20个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村,其中省级5个,南阳市级15个,

1、动植物新品种选育和引试。实施主要农作物新品种选育科技专项,加强和改善邓州市农科所、邓州市农技推广中心、邓州市种子公司、邓州市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的科研条件,重点支持专用小麦、高淀粉玉米、优质杂交抗虫棉花、脱毒红薯以及具有邓州地方特色农作物的新品种选育。以市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为引试基地,支持主要农作物及蔬菜、花卉、经济林木、能源植物选育引进试验示范。加速新品种产业化进程,培育集新品种育、繁、引、推一体化经营的种子企业集团,为邓州粮食主产区建设提供品种保障。加强畜禽新品种引进、培育、改良和快繁技术研究,优化养殖结构。加强与南阳黄牛研究所、南阳黄牛科技中心的合作攻关,加快南阳黄牛与皮尔蒙特、德国黄牛杂交改良步伐,形成新品系、新品牌。

2、优质高产高效种植技术。重点加强主要农作物优质、高产、高效综合生产技术体系研究。强化农业生产技术集成创新,大力开展主要粮食作物的简化栽培、超高产高效栽培等设施农业技术、农机与农艺相配套的机械化种植技术研究应用。加强中低产田改造,重点开展耕地质量实时监测技术研究、耕地质量的分等定级与生产潜力评估、耕地定向培育技术集成研究;围绕节肥、节水、节能和资源再利用问题,大力推广肥料减施增产技术、控灌节水技术、节能环保型耕作技术以及农业资源的循环利用技术。

3、农产品清深加工。重点研究开发主要农产品和农林特产资源精深及清洁生态型加工技术、传统粮油加工技术创新与增效技术、农产品资源综合利用关键技术和可再生资源高效利用技术,大力开展食品增香、营养强化技术研究,开发适合不同消费群体需要的功能食品和专用食品。大力推广粮油产品减损及绿色储运技术、鲜活农产品保鲜与物流配送及相应的冷链运输系统技术。充分发挥“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和“高级产业质量安全检测中心”的技术力量,突破农产品安全检测、风险评估等关键技术,完善一批技术标准,从源头上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积极鼓励久友面粉有限公司、雪阳棉纺集团等涉农龙头企业,积极参与或开展此类科研攻关,拉长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

4、新农村建设。围绕民居、饮水、清洁社区、防灾减灾等领域,组织实施“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工程”。重点开展农作物秸秆和农林废弃物无污染利用技术研究、农村 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和污水资源化利用技术研究、沼气、沼渣、沼液综合利用技术研究,农村灾害科学与防灾减灾技术装备开发及应用,大力推广节能省地宜居等先进适用技术。力争到2014年,畜禽粪便、生活垃圾和污水、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率达到80%以上。积极实施以农机装备建设、农机服务保障、农机科技示范为主要内容的农业机械化推进工程;组织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工程,加强农村职业教育和农民科技培训,培育新型农民。创建一批“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村”。

5、中药材基地标准化建设。积极开展中药材标准化、规范化种植技术研究,加快中药材良种引进、引进、繁育及推广。按照区域化布局、规范化种植、科学化管理的原则,以邓州麦冬等为主体,建立麦冬道地中药材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推动邓州全市农村中药材种植结构和产品结构的战略性调整。2014年,邓州全市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10万亩,产量2000万公斤。

(四)可持续发展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到2014年,攻克1-2项节能减排关键共性技术,推广10项节能减排先进适用技术,建设环境友好型节能减排科技创新示范企业4家,国家循环经济试点企业、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区、省级可持续发展试验区等建设争取实现零的突破,带动和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1、节能减排关键技术研究与利用。加快北园木业有限公司燃煤工业炉节能改造研究与应用等科研项目的攻关和花洲建材、北园林业、大唐公司、市一院太阳能先优等单位的CDM项目申报和开发利用;支持邓州鸿烈新能源公司太阳能集热器项目的攻关力度,尽快实现产业化、规模化;支持大唐公司生物质发电技术和推广应用。

2、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围绕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杏山地质公园等重大工程区域,重点研究生态系统的保持和恢复重建技术,建立不同类型生态系统功能恢复和持续改善的技术支持模式,构建生态系统功能综合评估及技术评价体系。研究开发生态清洁型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积极引进和推广适合邓州本地的优良水土保持植物,研究探索利用生态措施确保南水北调干渠水不受污染。在邓州全市山区、丘岭地区开展集雨微灌、梯田埂坎保护与开发利用等技术研究。继续推进“丹江水库水源涵养造林”、“邓州市南水北调水源地防护林工程”和“邓州市环城生态林体系建设”等项目的深入实施。

3、水资源优化配置与综合开发利用。围绕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加强地下水资源合理开采与保护技术及地下水人工补源技术应用研究,重点推广应用地下水开采的自动观测技术和研究地下水回灌技术。研究开发灌溉节水、旱作节水与生物节水综合配套技术。大力推广城市再生水利用技术和城市供水管网检漏、防漏技术;研究污水、雨洪资源化利用技术,人工增雨技术。研究推广工业用水循环利用技术和节水型生产工艺;加强生活节水技术及器具开发。

4、国际清洁发展机制(CDM)。支持市第一人民医院、花洲建材、大唐公司、北园木业等单位,重点围绕秸秆和沼气发电、余热利用、二氧化碳减排、风能太阳能利用等领域加大宣传、项目筛选和组织申报工作,建立储备项目库和企业名录,积极帮助具备条件的项目和企业争取国际清洁发展机制(CDM)和规划类清洁发展机制(PCDM)资金。

(五)知识产权

实施知识产权战略。争取专利申请量年增长率进入全省扩权县市先进前列;拥有10件以上有效专利的企业达到3-5家;新培育知识产权优势企业2家和1个知识产权优势区域;完成市知识产权管理工作体系的构建。

1、知识产权管理与保护。以激励自主创新、保护创新成果、优化创新环境为重点,健全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加大知识产权执法力度,加强知识产权宣传普及,提高全社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营造有利于自主创新、扩大开放的良好法制环境。

2、政策体系建设。制订《邓州市知识产权战略规划纲要》,完善有利于自主知识产权产出、转化的政策体系,建立专利奖励和专利资助机制,鼓励企业积极申请专利,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和知识产权工作的主体,引导广大发明人创新创业,培养适应国际市场竞争需要的知识产权人才,培育一批能够运用知识产权战略、依靠自主知识产权增强核心竞争力的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和优势区域。

3、中介服务。健全知识产权中介服务和投融资体系,完善知识产权转化机制,促进知识产权转化和产业化,大力发展知识产权经济。

(六)科技创新体系和服务体系

进一步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和知识创新体系,建设和完善社会化、网络化的科技服务体系,着力解决一批产业发展中的关键核心技术问题,取得一批重大科技成果,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知名品牌,形成一批特色鲜明、比较优势明显的新兴战略支撑产业。

1、创新平台。加快建设和发展壮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争取到2014年,新建成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家,建设市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0家、重点实验室1个。

2、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培育一批服务专业化、发展规模化、运行规范化的科技中介机构,以“政务、事务、服务”相分离为方向,规范科技中介机构管理。形成政策引导、社会参与、开放协作、功能完备、运行高效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以组织网络化、功能社会化、服务产业化为目标,促进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建设,满足科技发展和创新活动的服务需求。抓住试点和培训两个环节,探索引入国外科技中介服务新机制,推动国内外科技中介服务合作与交流,全面提升科技中介服务的水平和质量。

三、科技管理体制改革

(一)推进科技管理体制改革

建立健全政府科技决策机制和协调机制,完善重大科技决策议事程序,形成规范的咨询和决策机制,强化对科技发展的总体部署和宏观管理。按照有利于突出重点,加强集成,集中优势资源解决重大问题;有利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有利于消除体制机制性障碍,加强统筹协调的原则,建立科技政策与经济政策协调互动的长效机制,推进科技管理体制改革。

(二)深化科技计划体系改革

以促进自主创新为核心,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实现以项目为主向项目、人才和基地并重转变,以研究开发为主向研究开发与产业化并重转变,进一步提高科技资金的使用效率。强化科技计划的核心管理作用,加强重大科技计划实施和科技基础设施建设的管理,完善科技项目筛选、评审和评估制度。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和科技专项要体现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面向市场,公开招标。

(三)完善科技成果奖励和评价体系

对科技成果的奖励和评价要适应建设创新型南阳和开展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应用推广的需要,逐步提高科学技术进步奖评审质量,体现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对面向市场的应用研究和试验开发等创新活动,以获得自主知识产权及其对产业竞争力的贡献为评价重点;对公益科研活动,以满足公众需求和产生的社会效益为评价重点;对基础研究和前沿科学探索,以科学意义和学术价值为评价重点。

四、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

科技基础条件平台是科技创新的物质基础,是科技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和保障。加强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构建研究开发支撑体系和科技资源服务系统,在增量调动存量、建立和营造共享机制、完善并提升平台作用等方面,着力解决整合、共享、提高三个关键问题。

充分利用、整合科研机构、学校企业等单位的大型科学仪器设备资源,加快建设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共享平台;依托重点科研机构、学校和重点企业,加快建立以应用基础研究与技术开发为主要任务的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研究实验基地共享平台;积极建设以扩充、集成科技文献资源,加强专利、工艺、标准、科技报告等文献资源建设为主要任务的科技文献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尽快建立以整合集成科学研究、科学测试、科学监测、科学普查、科技统计等基础数据资源,开展科学数据产品的综合分析和深度开发服务为主要任务的科学数据共享平台;大力建设以提供科技信息、技术交易、科技评估、科技咨询、风险投资和人才中介等方面的综合性、专业化服务为主要任务的科技成果转化公共服务平台。

五、科技人才队伍建设

按照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实行有利于人才成长的政策措施,营造有利于人才成长和发挥作用的机制和环境。遵循创新型科技人才成长规律,在创新活动中培育人才、锻炼人才,在创新事业中凝聚人才、成就人才,培养和造就大批的创新型科技人才。增加人才总量,提升人才素质,优化人才专业结构和能级结构,全力打造邓州人才高地,建立起与建设创新型邓州相适应的科技人才支撑体系。

创新人才培养理念和机制。围绕创新体系建设,加快直接参与技术创新活动的工程技术人员、以重点学科建设带动并提高学术水平为方向的应用基础研究人员、以提高科技中介服务质量为主要目标的科技服务人员、以经营管理、科研管理及政府科技管理为主体的科技管理人员、以提高自主创新意识和自主创新能力为主的创新型企业家等队伍建设,提高科技人才队伍整体素质。

实施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工程,加强柔性人才政策的实施,制定和出台人才激励政策,抓住培养、引进、使用三个环节,聚集一批取得重大科学成就的国内外知名学者,造就一批解决重大工程技术难题的高级专家,培养一支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的先进适用技术人才队伍。重奖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人才;大力开展“邓州自主创新杰出青年”、“乡土拔尖人才”和科技带头人选拔活动。通过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培养造就一批科技领军人才及大批优秀人才。加快建设科普人才队伍。

六、若干政策和措施

(一)营造和优化科技创新政策环境

认真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提高依法行政能力,营造有利用自主创新、加快全社会科技进步的政策法规环境。重视发挥民营科技企业和中小型科技企业机制灵活、创新能力强的特点,清理限制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在科技投融资、市场准入、反不正当竞争等方面,为民营科技企业创造更为有利的政策环境,使其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自主创新的生力军。

(二)建立多元化、多渠道科技投入体系

政府财政投入主要用于支持市场机制不能有效解决的重大关键共性技术研究、社会公益研究、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研究等科技活动,并有效引导企业和社会的科技投入。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的要求,各级政府在编制年初预算和预算执行中的超收分配时应保证科技经费的增长幅度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确保年科学技术支出占当年本级财政预算支出的比例达到1.4%以上。

建立和完善以财政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金融投入为支撑、其它社会资金为补充的多渠道科技资金投入体系。至2014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达到2%以上,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达到4%以上,高新技术企业研究开发投入占年销售收入的6%以上。企业按当年实际发生的技术开发费用的150%抵扣当年应纳税所得额。实际发生的技术开发费用当年抵扣不足部分,可按税法规定在5年内结转抵扣。建立和完善新的科技投融资体系;大力扶持自主创新风险投资业的发展,制定吸引风险投资机构的优惠政策,培育多元化的市场主体,建立健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风险投资机制、科技信贷机制和信用评估机制,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信用担保制度和相关信用担保制度;积极筛选基本具备条件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进行辅导培育,搭建企业上市(创业板)绿色通道。力争通过各方面努力,使邓州全市全社会研究开发投入占生产总值的比例逐年大幅度提高,至2014年达到1.5%的全国平均水平。

(三)广泛开展科技合作与交流

新开辟涉外联系渠道5个,在发达国家有重点地选择一些工业比重较大、产业结构相近、科技交流较多的城市或地区,学习和引进对方的先进经验和技术,通过优势互补,实现产业共振。鼓励有能力有实力的科技企业“走出去”,建立海外研发基地,面向国际需求,研发产品、开拓市场、汇聚人才,带动商品劳务输出,打造跨国企业和国际品牌。吸引大企业在邓建立研发机构,支持建立中外合资、合作研究机构;充分利用国内外科技资源,鼓励企业引进制约自主创新的关键技术、知识产权和关键零部件,加快提升创新能力。

(五)加强乡镇科技工作,推动邓州全市科技发展

加强宏观指导和业务培训,建立健全乡镇科技工作管理体系,强化乡镇科技工作的规范化管理,把乡镇科技工作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强乡镇科技工作的目标考核,大力推动科技富民兴乡,全面提高邓州全市科技竞争力。

(六)加强科学技术普及,提高全民科技文化素养

以完善基础设施、健全宣传阵地、开拓传播渠道为重点,办好科学普及活动。充分利用现有图书馆、各级青少年思想教育基地、学校和企业的科学实验室,提高公众参与科技活动的兴趣;充分利用公共媒体推动科普工作,鼓励全社会兴办科普公益性事业;鼓励专家学者和科技人员开展科普创作和科普讲座,提高全民科学素养。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0条评论 5375人参与 网友评论 文明发言,请先登录注册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国家法律法规。

最新评论

相关推荐
热门图集
    广告
    24小时热文
    合作机构
    邓州市,邓州网,邓州吧,邓州论坛,邓州门户网
    手机客户端
    邓州门户网公众微信
    侵权举报: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发表并上传,相应的法律责任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举报电话:0377-62265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