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刚蒙蒙亮,在高集镇大贺营村连片的烟田里,出现了十几位忙碌的身影。 “大姐们,咱们手脚麻利点,争取早点刷完,一会儿太阳出来,不仅热还有烟油,干活就不利索了。”种烟大户严磊的衣服已经湿透。 烟田里,烟叶 ...
天刚蒙蒙亮,在高集镇大贺营村连片的烟田里,出现了十几位忙碌的身影。 “大姐们,咱们手脚麻利点,争取早点刷完,一会儿太阳出来,不仅热还有烟油,干活就不利索了。”种烟大户严磊的衣服已经湿透。 烟田里,烟叶枝繁叶茂,随风荡起层层绿浪。工人挥汗如雨,弯着腰剥下可以上烤的烟叶,并将烟叶打捆运到农用车上。 不一会儿,农用车上装满了新鲜的烟叶。“走,我在后面跟着。”严磊骑着电动车,跟随农用车一起赶往烤烟点。 烤烟点内,小山似的烟堆中坐着十几位村民,她们一手拿根麻绳,一手拿烟叶,在双手上下翻飞中,一竿整齐匀称的烟叶就编到竹竿上。 “一天能挣70元呢。”大贺营村村民张太娥一边编烟,一边笑着说,“编烟活不重,还能挣个零花钱。” “我们村里还成立了烟叶务工队,哪里有活儿我们就上哪里干,一个月也能挣个两三千元呐。”同村的陈秀荣话语里透露着获得感、幸福感。 “我一天能挣150元。”听到她们谈话的严显俊也接过了话茬,他负责拉烟、往烤房上烟,虽然活儿累点,但不少挣钱。 “今年烟叶长势好,收成不错。按照目前的行情,可获利20多万元。”别看严磊年纪不大,但也是有着12年种烟经验的老烟农,今年他又种了80多亩烟。 种植大户收益好,群众也跟着得利。“从大田移栽,到除草、防虫、刷烟、编烟、烘烤,每个环节都得需要工人。”严磊说,“忙的时候需要30多人帮忙干活,今年仅务工费就需要支出15万元。” 严磊是丹贵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的一员。该镇通过政策扶持、资金投入、强化指导服务等一系列举措,大力扶持丹贵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依托现代农业发展趋势,高标准规划育苗中心、烘烤中心等设施建设,全力推动优质烟叶生产。合作社从烟叶大田管理、烘烤及收购提供全方位服务,让严磊免去了许多后顾之忧。 望着一杆杆色泽金黄、清香扑鼻的烟叶,严磊喜上眉梢,“合作社服务很到位,烟农只管种、采、运,前期的育苗、起垅、罩杯移栽、虫害防控,后期的编烟、上竿、烘烤、分级,都是由合作社组织机械、邀请专家、提供服务,种的多了还有奖金呢。” 说起合作社的“家底”,丹贵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陈建永如数家珍,“合作社建设育苗中心3处、烤烟中心7处,拥有大型拖拉机5台、烟叶移栽机20台、中耕机6台及全电能烤房135座,并配备有800千瓦移动备用电源,可充分满足烘烤需要。” 如何让“金叶子”装满群众的“钱袋子”?该镇党委副书记时祥生说,高集镇围绕烟叶种植总体规划,按照“龙头带动、项目推动、村级联动”发展思路,集中力量建设集幼苗培育、烟田种植、生产加工、示范引领、精品展示为一体的烟叶种植区,并充分发挥“龙头合作社+种烟大户+烟农”的带动作用,提升规模化种植水平。目前,高集西部的植烟区辐射戴岗、任岗、李庄、明池、袁庄、贺营等村,种植面积高峰时期达5000余亩。 陈建永算了一笔账:合作社常年稳定种植烟叶面积3000亩,带动烟叶种植农户50余户,每年可带动季节性用工1000人左右,烟叶销售收入达1500万元,烟叶税收200万元左右,增加群众务工收入240多万元。 “我们还积极推进新型农业经营模式,打造利益共同体,以‘土地租赁、入股分红’等方式,集聚一支农业专业人才队伍,培育培养一批新型高素质职业农民和烟叶产业带头人,为烟叶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目前,高集西部区域已集聚种烟大户和致富带头人20余人,利益联结机制和联农带农机制逐步完善。”该镇党委书记陈峰说。 □融媒体中心 丁丽丽 |